• 真人图书馆系列文化讲座之三、四——《汽车文化》、《漫谈东西方文化差异•老外看中国》
  • 日期 : 2018-06-19     点击量 : 454

          五月的初夏,阳和气爽,百花芬芳,又一期真人图书馆系列文化讲座如期而至。 

                                        本次讲座主题:《汽车文化》——王海鉴
        来自汽车工程学院的副教授王海鉴老师,以风趣的头脑风暴开启了本次讲座。
        一位同学请教老师:中外汽车发动机区别在哪里?王老师以奔驰汽车为例,讲述了什么是汽车发动机以及它的性能和作用,并以欧美汽车发动机和国产汽车发动机的比较,重温了汽车发展史和中国鸦片战争那段回顾……
        王海鉴讲述了汽车自诞生以来,就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它的高速性、机动性大大加快了人类改变自然、改变社会的步伐。大数据统计,在发达国家,汽车的普及
        利用率已经达到了每两人拥有一辆汽车,而美国已经达到每1.3人就拥有一辆汽车。
        王海鉴结合自己的本科、研究生两个专业层面,分析了作为支柱产业的汽车工业跟随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大大推动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并指出一种消费品已经达到一定数量时,必然在人们生活中发挥其“使用价值”以外的作用,汽车也不例外,因此汽车文化应运而生。
        王海鉴表示,作为当代大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知识、掌握汽车的驾驶与维护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当下许多普通高校、高职乃至中职的非汽车专业也开设了汽车文化这门公选课。汽车专业的学生,在大一就开设了汽车文化课程,这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促进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汽车文化涵盖的内容非常宽广。

    馆长徐国良向学生们介绍王海鉴老师/摄影翟逸南(学生记者)

    师生互动环节/摄影 何清(学生记者)
        在南关岭分院图书馆,王海鉴从专业角度将汽车文化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汽车本身的技术文化,如汽车的基本类型、汽车编号、汽车构造、汽车行驶原理、汽车基本性能、汽车技术发展等内容,侧重介绍汽车的技术知识;另一类是汽车人文文化,包括汽车发展史、汽车厂商文化、汽车品牌文化、汽车名人文化、汽车美学文化、汽车制度文化、汽车时尚文化等内容,侧重介绍汽车的精神内涵。

    在南关岭校区/摄影 邹晶

                                                            解答同学提问/摄影 邹晶
      
    王老师从另一角度诠释了汽车作为一种划时代的现代工业产品,从诞生那天起,就被赋予了人类的价值观、生活形态、情感需求等,折射出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审美取向,形成了汽车文化的特有观念。
       最后王老师概括总结了汽车发展史和汽车文化史的全部含义,他指出汽车社会的前提是大众可以普遍享受汽车文明。汽车的诞生极大地扩张了人们的生活半径,也改变了社会的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中国曾经是“自行车王国”,进入21世纪后也真正迎来了汽车时代,汽车驶入寻常百姓家,像服装、饮食文化一样,在保有量和使用率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开始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需要,汽车文化应运而生,成为21世纪中国的一个新名词。
      

    两场讲座中,精准的数据展示和分析、专业的知识体系、渊源的历史回顾、风趣幽默的言语和踊跃的互动环节不断引起阵阵掌声而结束。
        牵着时光的衣襟,走进芳菲的五月,一抹素白流韵中。
       本次讲座主题:《漫谈东西方文化差异•老外看中国》——赵洪霞(Amanda

       一个阳光惬意的午后,Amanda老师娴熟悦耳的轻松开场,将我们带进了老外眼中的中国场景。

                                                               老外看中国•南京
        
    在外国人眼中,过去的中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黑色的头发和眼睛,还有扑朔迷离的年龄……而如今,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使得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一个立体的泱泱大国屹立与世界东方。

                                               馆长徐国良做真人图书介绍/摄影翟逸南(学生记者)

                                                   赵洪霞老师作讲座/摄影 何清(学生记者)

        现在,在老外们眼里,中国人是怎样的呢?Amanda老师将国际社交网站上盘点各国网友对中国人的“奇妙印象”,为同学们趣谈老外如何看待中国人生活习惯、饮食特点、网络小说、微信支付、网络造星等以及这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一一道来。

                             孝顺在中国文化里是整个家族血脉、能量、财富、和谐的最核心构成/摄影 翟逸南(学生记者)
        互联网让地球村成为了一家人,随着中国日益腾飞的科技和飞速发展的经济,外国人首先对于汉语语言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烈。曼德拉曾经说过:用听得懂的语言进行交谈,触动他的是思维;用母语进行交谈,触动他的则是心灵。有人说学习汉语就像一段旅程;还有人说学汉语就像建造金字塔,从最初的点滴到最终的顶端,处处有挑战,但结果很雄伟。可见国家的强大,经济的繁荣,使得所有的资源积累都更加夯实。


     

     

                  中国折扇(水墨彩莲)                                     中国云锦(工匠精神) 

     

        近几年,我们中国的变化更大,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智能支付到你身边、“共享经济”风靡全球、理财方式的全面革新等等变化,令老外对中国这块古老而文明的土地更加向往和期待,从习惯喝凉水,到感冒了也喝热水,困倦了也能喝热水,甚至一个洋妞痛经了,她的外国闺蜜也会静静的奉上一杯热水。放弃了冰水的他们,似乎爱上了这种边吹边吸的感觉。道行深一点的老外,还会分辨食物的冷热属性,钻研中国茶道。这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延伸传递。


        作为一名中国人、做为当下的大学生,我们应该珍惜美好生活,更应该肩负一份责任。Amanda老师忠告大学生们在校期间要珍惜光阴,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养成勤学积累的学习习惯,在打好基础学好专业的同时更要开阔视野,不断创新。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想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就必须肩负重任,努力拼搏,把学习作为终身兴趣习惯,日渐积累,一定会硕果累累。


        大连职院真人图书馆欢迎您!让读者走进您的扉页!阅读您的精彩人生!

     

                                                                                /赵云杉(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