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文化建设7
  • 日期 : 2016-03-10     点击量 : 2326

     

    1.第六届全国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在广州召开(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2015-11-27

    20151121日,由全国农林高校社科管理协作组主办,华南农业大学承办的第六届全国农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发挥农林高校智库作用,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来自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50多所农林高校及科研院所的268名代表参加了论坛。

    开幕式由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陈志强主持,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少雄作开幕致辞。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青森认为,在新形势下,高校社科界要深刻认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秉承新的发展理念,引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实现新的发展。一是坚持质量第一,推动创新发展。第二是注重统筹兼顾,实现协调发展。第三是强化生态底色,注重绿色发展。第四要坚持合作共赢,促进开放发展。第五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共享发展。农林院校要围绕服务国家需求,加强战略研究,深化重大基础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广东省社科联副主席林有能从管理学的角度,指出现今其他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文社科,农林类高校要发展好人文社科必须定好位,选好重点,齐心协力。同时,高度肯定了华南农业大学对广东省哲学社科研究做出的巨大贡献。

      当天下午进行了分论坛讨论,分为四个主题:推进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依法治国与新型城镇化法治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村公共治理以及涉农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领域综合改革,四个分论坛分别由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人文与法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科技处/人文社科处承办。

      本次论坛还就以上四个主题进行了会议征文,征文期间一共收集论文144篇,各个分论坛分别聘请了相关的专家对论文进行了评选,最终评选出优秀论文一等奖13篇、二等奖23篇、三等奖33篇。

      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咸春龙主持了闭幕式。闭幕式上,各分论坛代表分别做了精彩的发言,汇报了分论坛的讨论情况;最后由华南农业大学向下一届承办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移交了会旗。

     

     

    2. 第五届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学术会议在线2015-12-01

    2015112829两日,由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论坛在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融创大厦4楼报告厅如期举行。来自首都1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及特邀京外的7所高校考古专业的47名学生代表在本届论坛上作了专题报告。我系魏坚教授、李梅田教授带领博士研究生李雪欣、李雨濛,硕士研究生朱鹏、肖冬男、张美晨参加了本次论坛。

    28日上午的开幕式由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陈悦新教授主持,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兼应用文理学院党委书记张连成教授、我系魏坚教授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魏坚教授回顾了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学论坛的发展历程,肯定了论坛在展现青年学生的学术风采、推动青年学生的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保证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发起者和主办方之一,定会秉承传统,将论坛办下去。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成璟瑭副教授、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谷俊杰、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李雪欣、北京联合大学硕士研究生刘凌云代表参会师生分别进行了发言。

    本届论坛分为史前至夏商周考古秦汉至宋元明考古公众考古、文化遗产及博物馆三大部分,内容广泛,视角独特,基本涵盖了考古学研究的全部内容。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李雪欣的《东黑沟遗址石筑高台、石围建筑与墓葬关系研究》、肖冬男的《辽代奚车与毡车的关系研究》、朱鹏的《西沟畔汉代匈奴墓葬殉牲现象探讨》、张美晨的《唐大明宫太液池给排水系统初步研究》和李雨濛的《元康里氏铁著家族墓志铭考释》等五篇论文,先后在论坛发表,赢得了与会评议组专家的一致好评。

    29日下午,本届论坛顺利闭幕,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韩建业教授和我系李梅田教授做会议总结。李梅田教授在会议总结中肯定了本届论坛在提升青年学生的学术水平上的重要意义,鼓励各位青年学生在今后的道路上要更加扎扎实实地走下去。随后,评选出本届论坛11篇优秀论文,李雨濛的《元康里氏铁著家族墓志铭考释》一文获得本届论坛的优秀论文。论坛的最后,主持人宣布下届论坛将由北京科技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魏坚教授代表主办单位发言,表达了将下届论坛办好的决心。

    本届论坛继续为各区域系统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考古学师生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这个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牵头创办的研究生考古学论坛,目前已经成为高校研究生的学术品牌,在促进学术交流,提升了我校考古学科在学术界地影响力方面,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3.山东高校思政课邀请特聘教授用实践解读抽象理论(中国社会科学网20151204日)

    “老师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课讲完了,学生没睡醒。学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睡醒了,课没讲完。”这个段子虽然有些偏激,却真实反映了某些高校思想政治课死气沉沉、枯燥无趣的现象。

      这个学期开始,40多位特聘教授走进山东省各高校,他们有理有据、深入浅出,为高校思想政治课堂带来一股新风。

      今年7月,山东高校思政课特聘教授师资库建设正式启动,并向76名首批特聘教授颁发证书。“与一般特聘教授的身份不同,他们是一群来自高校之外的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有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齐秀生说。

      被聘为特聘教授的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韩延明教授,曾任临沂大学校长。收到聘书后,他“悄悄到大学里听了几堂思想政治课”。他发现,虽然教师讲得很卖力,但有些学生却“不能进入角色”,看小说、听音乐、玩手机的现象并不少见。

      讲者滔滔,听者昏昏。问题出在哪儿?韩延明觉得,“这固然与教师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于是,韩延明花费半月时间,精心准备了数万字的系列讲座《摭论大学精神》。

      “大学是科学之根、文化之魂,更是自我提升之学府。”1118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术礼堂座无虚席,数千名大学新生被韩延明所讲述的典故和“哈佛大学的图书馆、实验室彻夜通明”等情景所吸引。“这堂课真解渴,让我开阔了视野,明白了大学时光应该怎样度过。”信息工程学院新生谭向晖说。

      1020日,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纪委书记姚洪胜走进山东女子学院,为计算机专业学生讲“反腐倡廉新常态”。“备好思政课尤其要下功夫,只有挖掘出能打动学生的元素,才能引起共鸣。”姚洪胜感触颇深。

      “这些特聘教授的课各有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透彻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情感因素。”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黄琦说。

      特聘教授进校讲课,将抽象理论拉向生动实践,将一人说教变成互动交流,成为目前山东省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新理念。“社会调研实例剖析”“故事穿插”“研究成果呈现”“分组推举讲课”等新型教学方法也应运而生。

      为了探索思政课改革有效模式,山东省委高校工委深入高校教学一线,分片分期跟特聘教授们一起研究探讨,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和创新。不少年轻思政课老师也自觉拜特聘教授为师。济南大学的19位特聘教授就跟19位思政课教师结成对子。“发挥特聘教授专长,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进一步增强其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是特聘教授进校讲课的重要目的。”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宝莅说。

    课堂生动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也提高了。“以前,我们老觉得思政课讲大道理,离自己很遥远;现在我明显感觉思政课对一个人的成长太重要了。”山东农业大学大二学生张振说。

     

    4. 首届君子文化论坛在浙大举行(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2015-12-22

    1219-20日,由浙江大学和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首届君子文化论坛在浙大举行,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台湾“中研院”等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论坛。校党委书记金德水到会并致辞。

    金德水说,浙江大学作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跨越三世纪、兴学两甲子,历史悠久,一直致力于弘扬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经典的概念,君子文化是几千年来推动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正能量和主旋律,研究君子文化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很有意义。他希望专家学者能通过本次论坛交流思想,让君子文化广泛传播。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李春林认为,君子形象高尚而平凡,是度量每个中国人的标尺,君子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号召力,应该在当今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他说竺可桢先生终生追求学习,不断自省,是君子的典范。他认为大学是传承君子文化的高地,应该让学生读经典、做君子。
        
      与会专家学者从君子文化的历史渊源、价值内涵、时代性、当代转化,以及君子文化与人类文明等话题展开,多维度、多层面地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对君子文化的思考。浙大君子文化中心主任何泽华阐述了他对君子文化在当代创造性转化的思考;台湾“中研院院士”黄进兴从学术史反思的角度,回应了君子文化研究的实践性价值;浙大古籍研究所所长王云路阐释了君子与礼的关系;南京大学哲学系洪修平分析了儒佛道三教对君子文化的丰富与发展;南京图书馆馆长徐小跃重点阐述了孔孟的君子之道;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何俊思考了如何在公众社会建立君子文化;台湾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林安梧重点辨析了“君子儒”、“公民儒”的联系与区别;清华大学哲学系卢风认为当代君子的重要美德是正义及敬重法律;中国人民大学朱万曙以文学作品中的君子形象为例,纵论君子之美;安徽省君子文化研究会会长钱念孙认为君子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文化基因。
        
      本届论坛由浙大君子文化研究中心、浙大社会科学研究院、浙大人文学院等单位承办。副校长罗卫东主持开幕式。

     

     

    5. 常州工程职技学院:"感动"文化成为校园习惯因子(中国教育新闻网20151222日)

    日前,在江苏省文明办等单位组织的全省高校红十字会博爱青春暑期志愿服务项目评选中,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遇见水族——在常水族人生活与生存状态调查从全省高校上报的8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十佳优秀项目,并且成为总结大会上四个展示项目之一。

      在该院遇见水族视频播放到大学生们将常州水族人的祝福送到贵州三都县水族亲人手中,白发苍苍的贵州耄耋老人目不转睛地盯着画面、频频擦泪时,有些评选现场的观众忍不住低下头拭去了眼角的泪水。对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师生来说,传递关爱、触及人心的感动文化已成为一种弥漫于校园空气中的习惯因子。

      在今年10月该院举行的感动工程十大人物与事迹评选中,一位普通的宿管员阿姨宋亚娜走上台,讲述了一串项链的故事。

      宋亚娜对她工作的8号宿舍楼里1146名大学生的名字、宿舍、籍贯、脾气性格,熟谙于心。在工作中,宋亚娜结识了生病的学生小牛,每天上班前特地做好可口营养的饭菜带给小牛调节胃口,督促小牛及时去医院诊治。在小牛不幸被医院确诊为脑部恶性肿瘤的住院日子里,宋亚娜经常打电话给他,和他聊一些开心事,鼓励他勇敢与病魔斗争,并拿出自己部分微薄的工资和其他师生一起捐赠给小牛。最终,由于病情恶化,小牛还是离开了。

      在生命弥留的最后时刻,小牛念念不忘学校的宋阿姨,他嘱咐父亲,一旦他离开这个世界,不能亲自到学校向宋阿姨致谢,请父亲无论如何一定要完成他的心愿,将他的一串水晶项链送给宋阿姨。小牛去世后,小牛父亲专程赶到学院,抹着眼泪将这串注满浓浓爱意的项链送到了宋亚娜手中。台上宋亚娜的故事讲完,台下一阵静默,随即近万名大学生将经久不息的敬佩掌声送给了她。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提倡、鼓励教师走近学生心田,感受学生真情,感受学生感动。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该院多名爱生、师德标兵不断涌现。连续多年获省级优秀班主任称号的刘淑红老师常言,细微中的平凡足以感动你我、感动他人。

      作为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家人。老师会因为学生的感动而变得幸福,刘淑红的话朴实而又真诚。 

      该院深受感动文化熏陶的师生,还默默将这份感动传递给了家长和社会。2014年,该院体育和自动化等专业首次在国内高校中创新性发起爸妈辛苦了,下一学年学费我来挣的暑期社会实践倡议,被媒体誉为史上最难暑假作业。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在压力中感受父母工作艰辛,锻炼自我,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大三学生何浩就是该活动的积极实践者之一,他在暑假中靠着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不仅挣足了学费,连平时生活费都能自给自足。他说:工作中才感受到父母挣钱的辛苦。我用自己挣的人生中第一笔工资给父母买了衣服,他们非常感动。